520小说网

520小说网>穿越七零都跟阎王谈过判还怕啥 > 第692章(第1页)

第692章(第1页)

王处长的认可和省里的支持,像一阵强劲的东风,吹散了笼罩在盐碱地上空的最后一丝阴霾,也极大地鼓舞了周小小、李文和所有社员们的士气。但周小小深知,这并非终点,而是更艰巨任务的起点。推广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必须拿出更扎实、更可复制的成果。

秋收后,土地暂时休憩,人的工作却进入新一轮的忙碌。周小小和李文将全年数据系统整理,着重突出“绿脉”系统在极端干旱下的保底能力、土壤指标的渐进改善以及不同技术模块(生态埂、排水沟、猫耳洞、秸秆覆盖、耐盐作物)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她们特别详细记录了那些来自群众智慧和阿海寄来的“土办法”,力求清晰易懂。报告厚厚一摞,附带着简易湿度计的制作使用说明、猫耳洞防渗改良方案、以及几种表现最好的耐盐作物(包括那种类似碱蓬的海边植物,被社员们称为“海蓬子”)的种植要点,寄往省里。

冬天,省里的批复下来了,不仅高度肯定了他们的工作,还正式将“盐碱地韧性生态改良系统”列为省重点农业技术试验推广项目之一。虽然资金和物资支持依然有限,但“名分”给了周小小他们更大的自主权和说服力。王处长信守承诺,推荐了省内另外两个盐碱化问题突出的公社作为首批试点推广单位。

春节刚过,周小小和李文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接到了新任务:陪同省农科所的一位技术员,前往这两个新试点进行技术交底和初期指导。临行前,老书记吧嗒着烟袋,对周小小叮嘱:“小小啊,出去代表的是咱们这儿的脸面,也是咱们摸索出的经验。别藏私,有啥说啥,但也别忘了,各地情况不一样,得教他们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新的试点公社情况各异。一个位于河流下游,排水不畅导致次生盐渍化严重;另一个则靠近内陆干旱区,蒸发量极大,土壤贫瘠。周小小没有直接抛出自己那边的全套模式,而是先带着当地干部和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土壤、水源、气候条件,了解当地的作物种植习惯和现有的劳力、物料情况。

在河流下游的公社,她建议重点挖掘和疏通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利用河道淤泥加固生态埂,既清了淤,又省了建材。在干旱区的公社,则更强调“猫耳洞”水窖的集群建设和秸秆覆盖的厚度,并建议尝试引种更耐旱的“海蓬子”和本地的一种沙生植物。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新地区的社员们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有的觉得这些方法太麻烦,见效慢;有的则担心投入了劳力最后没有收成。周小小没有空泛地保证,而是把李文记录的数据本拿出来,一页页翻给老乡们看,讲自己那边第一年的艰难和挫折,讲那些活下来的苗子如何一点点改变着土地。她操作着那个用玻璃瓶和木棍做的简易湿度计,演示覆盖与否、挖窖与否的土壤深层差异。直观的数据和眼见为实的对比,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

同时,她牢记老书记的话,强调:“我们不是来教大家必须怎么做的,是来和大家一起想办法的。我们的那些法子,是在我们那块地上管用,大家得看看,哪些适合咱们这儿,哪些可以改改再用。比如咱们这儿芦苇多,能不能代替秸秆?柳条多,能不能编成护坡的网子固定埂子?”

这种尊重当地实际、不强求一致的态度,渐渐消除了隔阂,激发了当地社员的主动性。他们确实想出了不少好主意:用芦苇编织成席覆盖,效果不比秸秆差;利用冬季农闲集体开挖水窖;甚至有人提出可以利用灌溉尾水中的微量养分……

就在周小小和李文奔波于新试点之际,她们自己的大本营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公社接到了县里通知,为了加强农业科技力量,将分配来一名农业中专毕业的年轻技术员。

新来的技术员叫赵卫国,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戴着眼镜,书生气十足,报到时拎着一个沉甸甸的箱子,里面全是农业书籍。他对周小小和李文这两位“土专家”显然有些好奇,也带着几分科班出身的审视。

最初的工作中,赵卫国确实表现出与周小小她们不同的风格。他更相信书本上的数据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对于“猫耳洞”的尺寸、沟渠的坡度是否规范提出疑问,对“海蓬子”这类未经严格审定的外来物种表示担忧,认为应该优先采用农科所推荐的耐旱品种。他甚至带来了一台较为精密的土壤酸碱度测定仪,试图取代那个“不科学”的玻璃瓶湿度计。

不同的理念难免发生碰撞。一次,在讨论春季播种方案时,赵卫国建议减少“低产”的活水芽和碱蒿面积,扩大种植农科所推广的新品种抗旱玉米。

周小小耐心解释:“小赵,活水芽和碱蒿产量是不高,但它们是我们这里的‘开路先锋’,它们根系深,能打破板结,固氮改土的效果是数据上看得见的。现在地力还没完全恢复,盲目种高耗水的玉米,风险太大。它们的根能扎多深?能比得过活水芽吗?”

赵卫国推了推眼镜:“周姐,书上有数据表明,这种玉米在轻度盐碱地试验田的潜在产量很高。我们应该更相信科学选育的品种。那些乡土品种,或许该逐步淘汰。”

李文在一旁忍不住道:“小赵,咱们这地不是轻度盐碱,是重度!去年大旱,要不是这些‘乡土品种’和土办法,地早就废了!科学选育也得看地方啊!”

周小小制止了李文,拿出土壤监测记录:“小赵,我理解你的想法。你看这是我们去年的数据,土壤有机质和盐分变化曲线。活水芽和碱蒿区的改善是最明显的。我们可以划出一小片试验田种你说的玉米,用最好的水肥管理,和核心区做对比。如果确实表现好,明年我们再扩大。但今年,保墒改土、巩固‘绿脉’仍然是主线。你看这样行不行?”

赵卫国看着那细致却朴实的记录,又看看周小小不容置疑却愿意尝试的态度,点了点头:“好吧,周姐,就按你说的办。但我希望试验田的数据由我来详细记录。”

“没问题!”周小小爽快答应,“正好,你那个酸碱度测定仪,可以和我们的土办法湿度计一起用,互相验证,说不定能找出更实用的规律来。”

这场小小的争论,以一种务实的方式暂时平息。周小小没有压制年轻人的新想法,而是将其纳入到实践检验的框架内。赵卫国也逐渐放下了架子,开始真正深入田间,他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如何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变通应用,本身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他带来的仪器和科学观测方法,也确实弥补了周小小她们纯靠经验观察的不足,使得数据记录更加完善。

春去夏来,雨水依然不算丰沛,但有了前两年的基础,沟渠系统更加完善,水窖蓄水更多,覆盖保墒措施落实得更到位。大地上的绿色明显比往年更浓、更连片。活水芽和碱蒿长势旺盛,形成了良好的田间小气候。赵卫国负责的那片新品种玉米试验田,在精心照料下,初期长势不错,但进入盛夏持续晴热后,开始显现颓势,叶片卷曲,远不如核心区的作物耐旱。

事实胜于雄辩。赵卫国看着对比鲜明的田地,终于对周小小说:“周姐,你是对的。这里的条件,确实需要这些先锋作物先来养地。新品种再好,没有合适的地力也发挥不出来。”他开始更虚心地向周小小和李文请教那些“土办法”背后的道理,并尝试用他的专业知识去理解和优化它们。比如,他改进了数据记录的格式,使其更便于分析;他研究当地水质,为猫耳洞蓄水的合理利用提供建议。科技与乡土智慧开始了真正的融合。

与此同时,通信网络也在发挥着作用。周成业根据反馈,进一步优化了沟渠设计,提出了在不同坡度地形上的修整方案。阿海则寄来了新的“礼物”:一些海藻肥料的简易制作方法。他说海边渔民尝试用腐烂的海藻肥田,效果不错。周小小如获至宝,立刻组织社员尝试制作。虽然腥味很大,但初步试用下来,对增加土壤有机质似乎确有奇效。

更大的惊喜来自于那年夏天的一次偶然发现。一位社员在收割碱蒿时,发现几只山羊特别爱吃这种带点咸味的植物。周小小心里一动,立刻组织人试验。结果发现,不仅山羊,绵羊也喜食碱蒿和“海蓬子”的茎叶。它们耐盐碱的特性,使得它们可以在其他牧草难以生长的边际土地上生长,提供宝贵的饲料来源。

“我们不能只盯着粮食!”周小小兴奋地对李文和赵卫国说,“这片土地也许不适合大规模种庄稼,但可以发展耐盐碱的特色种植和养殖啊!碱蒿、海蓬子可以当饲料,发展畜牧业;它们的籽实可以开发特色食品;碱蓬的嫩叶说不定还能上餐桌!这是一条循环农业的路子!”

这个思路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公社开始规划划出部分土地专门种植这些耐盐碱饲料作物,并鼓励社员利用房前屋后种植,同时试点饲养更多的食草家畜。畜粪又可以肥田,形成良性循环。土地的产出形式变得多元化,不再仅仅依赖于难以企及的粮食高产。

秋天,收获的喜悦是多方位的。粮食产量稳步提升,虽然仍未达到丰年标准,但社员们的饭碗明显更踏实了。碱蒿和“海蓬子”的种子被收集起来,准备扩大种植。几只试验喂养的山羊长得膘肥体壮。更重要的是,土壤监测数据显示,各项指标仍在持续改善。

那年冬天,省里召开了第一次盐碱地改良经验交流会。周小小、李文和赵卫国作为代表参加了会议。另外两个试点公社也派了人来。会上,周小小做了主题发言,她没有过多强调成绩,而是坦诚地分享了整个过程:最初的挫折、群众的智慧、技术的摸索、不同理念的碰撞、以及从单纯求粮食到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路转变。她展示了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信件,强调了汇聚各方智慧的重要性。

她的发言引起了热烈反响。王处长在总结时动情地说:“周小小同志她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造自然的斗争,既需要科学的指引,更需要扎根土地的实践和耐心。她们的‘绿脉’,绿的不仅是土地,更是人心,是那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因地制宜求发展的精神!这条路很长,但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

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松散的技术交流网络,由周小小她们公社作为牵头单位之一,定期交流各试点经验,共享像“海蓬子”这样的特色作物资源,并组织交叉考察。

时光荏苒,几年的光阴在辛勤的劳作中流逝。盐碱地上的绿色一年年扩大、加深、变得厚重。沟渠纵横如脉,水窖星罗棋布,覆盖保育已成为社员的自觉习惯。耐盐碱的作物和牧草成为了这片土地的新主人,与之配套的养殖业也开始发展,社员们的餐桌上逐渐丰富了肉、蛋、奶。虽然生活依然清苦,但希望和信心已然扎根。

周小小和李文的脸庞被岁月和风霜刻上了更多的痕迹,但眼神依旧明亮锐利。赵卫国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成了“土办法”和“新技术”结合的有力推动者。他们和阿海、周成业依旧保持着通信,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这个跨越地域和领域的智囊团依旧在发挥着作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  穿到法老身边做权臣  这个品种的虫族是不是大有问题  我的道士老婆  诱宠,前任小叔又野又缠  你惹她干嘛?厉鬼都被吓得撞大墙  北地春(NPH)  爱上水仙花[自攻自受]  魔弈,天道之下  就这个美人攻,爽!  我在NBA偷戒指  良娣美艳无双,病弱太子娇宠上瘾  今岁无忧  十鸢  四年修得同居渡  NBA:最强锋线,重塑绿军荣耀  我正常后,前男友都发癫来追了  娇吟  杨柳如常  斗破之双系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好书推荐:桃运无双,洛雷神秘帝少甜宠妻和表姐同居的日子最佳女配(娱乐圈冯征秦始皇嬴政撩妹小神医妙手小村医吻安,首长大人超品邪医报告首长,萌妻入侵睡吧,国民夫人离婚三十天重生世家子我的老婆是冠军校园极品公子山村名医当沙雕攻拿到虐文剧本我的相公风华绝代极品媳妇农女不修仙我家皇后又作妖美人如玉都市弃少归来,依旧怪医圣手叶皓轩,一念都市超级赘婿八零娇女有空间神话之后仙工开物,蛊真人龙藏恒星时刻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中年男人请遵守游戏规则世上还有这种好事儿娘子,我道心乱了我被初恋退婚之后大明虎贲农家小娘子总裁情深入骨我行走江湖那些年混在后宫的假太监那夜上错床凶兽档案蚀骨危情带着妹子去修仙醉卧美人乡抱上空姐的大腿都市之纵意花丛末世之重生御女逆命相师老子是无赖都市极品人生高武我的气血无限多十年磨砺,归来已无敌修仙 一代神帝横空出世网游我在全民战争霸气开挂这个歌神眼神不好使瞎子开局逆风翻盘,抱得校花归傲世骄龙世界房产巨头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汉末无衣神话之后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公寓里的精灵训练家盗墓,开棺挖到一只两千年粽子我们都是九零后心花路放别搞,我是人,魔尊是啥玩意儿他的金丝雀又娇又软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我本无意成仙我和女神合租的日子小师弟,求你从了师姐吧超品风水相师最废皇太子空间重生之商门影后穿成前夫的家养狗重生之纯真年代凡人神算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极品兵王俏总裁乡村傻医仙的秘密乡村神医村长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跪在妻女墓前忏悔,我重生了屌丝小保安,遇见女鬼逆袭了寡妇也是潜力股我要成为天下无敌假太监:攻略皇后的我如鱼得水穿越为摄政王,女帝视我心头刺汉服小姐姐直播被大熊猫赖上娘亲,离开这家,我带你吃香喝辣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凡三的财富蛙跳外戚好凶猛我的女皇上司最强俏村姑这个农民有点虎多子多福,从拿捏九幽女帝开始重生许仙当儒圣古玩捡漏从离婚后开始绝世废材:毒后归来偷偷藏不住楚家有女初修仙师父,抱小腿极品女仙他的小仙女大律师的惹火宝贝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捡个魔神做师父万古第一废材我真不想当奸臣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我的姐姐是恶役千金大小姐一胎七宝:老婆大人哪里跑内科医生她真不是沙雕龙藏烟雨江南仙工开物神话之后鹅是老五剑走偏锋的大明大燕文学读吧小说网读一读小说网快眼看书啃书网爬书网权术小说网去读书书荒小说网再读读小说网书趣阁恒星时刻崇文中文网天籁小说小二中文文华摘云若月楚玄辰开局揭皇榜,皇后竟是我亲娘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千里宦途升迁之路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官梯险情相亲认错人,闪婚千亿女总裁书文小说不乖官路女人香学姐蓄意勾引深入浅出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空白在综艺直播里高潮不断重回2009,从不当舔狗开始透骨欢爱欲之潮直上青云深度补习上流社会共享女友镇龙棺,阎王命上瘾爱欲之潮假千金身世曝光,玄学大佬杀疯了臣服议事桌上官途:权力巅峰开局手搓歼10,被女儿开去航展曝光了关于我哥和我男朋友互换身体这件事村野流香闪婚夜,残疾老公站起来了师娘,你真美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