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小说网

520小说网>翻译:中西诗性话语交融的家园 > 第七章文化语言翻译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第4页)

第七章文化语言翻译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第4页)

由于语言的载储功能,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才得以完美实现。

语言存储着前人的劳动和生活经验,记述着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体现的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态度。语言因此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里展现出来的乃是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

语言既然是文化的载体,那么就可以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来揭示积淀其中的文化。

帕默尔(L.R.Palmer)说过,“pen(钢笔)一词,原来的意思是‘羽毛’(拉丁语是penna),一度只能严格地用来指称原始的鹅毛笔。然而,在笔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这个词却保留下来了。结果,古词‘羽毛’现已用来指称带有金属笔尖的写字工具了。这是一方面。反过来,分析现代这个词及其同表示‘羽毛’的那个词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早期的笔是个什么样子。语言史和文化史(‘词和物’)就是这样联系在一起,互相提供证据和互相说明的。”[17]([17]PalmerL.R.Semantics[M].CayPress,1983:122)

泰语“那律戛”,意为“小时”,是计时的单位名词。该词来自印度的巴利文,意为“椰子”。由此可见,泰国人曾用椰壳计时:泰国人把椰子钻孔,放入水中。当椰子壳进满水后,下沉一次为一小时。后来,泰语中又出现了“蒙”和“咚”这两个计时单位名词:从早晨七时至傍晚六时,每小时称“蒙”;从晚上七时至晚上十一时,每小时称“咚”。这来源于当时的报时习俗:白天敲锣报时,“蒙”为锣声;晚上击鼓报时,“咚”为鼓声。泰国自1887年至1934年,首都曼谷一度以放炮声来表示正午十二时。于是,有句谚语就将远离首都而闭目塞听、闻知甚少的人形容为“远离正午炮声的人”。该谚语也证明了泰国历史上曾有放炮报时的习俗。

每个民族的历史,都必定会以种种显形或隐形的方式记录在各自民族的语言之中。所以说,语言是见证民族文化发展的活化石。

3语言和文化:谁是主宰?

在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史上,曾经出现过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文化决定论”,认为文化影响、制约着语言,语言在文化面前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影响、制约着文化,语言相对于文化反而起主动的决定性作用。

“文化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波特(RichardE.Porter)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理解肯定受到特定文化经验的制约。他举例说明:同处于美国文化中的药剂师和吸毒者,对“drug”(药/麻醉药/毒品)一词的理解却迥然有异。就是因为他们各自的经验影响他们对“drug”构成了不同的概念,从而赋予了“drug”不同的意义。

“语言决定论”的经典性论述莫过于沃尔夫假说(theWhorfianhypothesis)。19世纪德国思想家洪堡特(KarlWilhelmvonHumboldt)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提出了一个命题:“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18]([18]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9)

20世纪初,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皮尔(EdwardSapir)也认为,语言不仅能列举人们的周围环境和经验,而且其本身还是名副其实的一种力量。他说:“事实上语言之所以能给我们的经验下定义,是由于它本身在形式上具有完整性,同时也由于我们总是在下意识地把预期要用语言明确表达的观念投射到我们的经验领域里去了。”[19]([19]C·恩伯,M·恩伯著,杜杉杉译.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36—137)萨皮尔甚至提出,语言在某些方面具有专制的力量。他特别强调像数、性、时态、语态以及其他种种概念性范畴,“与其说是原来就存在于人们的经验之中而被发现出来的,不如说是由于语言形式对我们的意向的强制作用而强加于我们的经验之上的”[20]([20]C·恩伯,M·恩伯著,杜杉杉译.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36—13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萨皮尔的学生本杰明·李·沃尔夫(BenjaminLeeWhorf)深入研究了语音和文化的关系。在多种印第安语言的对比之中,沃尔夫发现,不同的语言按不同的语言范畴,对同一客观世界的经验内容会做出不同的分割和组合。他认为,人们不仅通过语法范畴进行交际,还通过它们分解自然,重视某些类型的关系和现象,而忽略另一些类型的关系和现象,结果便得到了不同的世界图式。譬如在印欧语言中有过去、现在、将来时态之分,因此,时间观念在西方文化中占有显著地位。亚里士多德、牛顿、康德、爱因斯坦等人在他们的学说中都贯穿着对时间的思考。而在北美的霍比语(HoPi)中,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也没有表示动词时态的方法,但倒有体态的区别,譬如一次体、持续体、反复体、一次反复体、起始体、进行体、存在体、突发体、继续体等,因此霍比文化关心的不是运动的时间,而是运动的方式和实际效果。[21]([21]Whorf,Benjanguage,ThoughtandReality:SelectedWritingsofBenjaminLeeWhorf[M].EditedbyJohnB.Carroll.Cambridge,Mass.:MITPress,1956:5157,207218)

沃尔夫根据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著名的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Relativism)或曰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Determinism),其基本要义是:语言决定思维。“一个人的思想形式,是受他所没有意识到的语言形式的那些不可抗拒的规律支配的”;“同一个物理证据,并不使所有的观察者都得到相同的宇宙图像(thesamepictureoftheworld),除非他们的语言背景是类似的或者能够以某种方法互相校订的”;“现代物理学的相对论观点,是用数学的术语表述的关于宇宙的看法;而霍比人的世界观则是用另外的而且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方式表达的,它是非数学的,而是语言的”。

沃尔夫的思想连同萨皮尔的思想后来被称为“萨皮尔沃尔夫假说”(theSapirWhorfhypothesis),或简称为“沃尔夫假说”。该学说在田野考察和现代语言学基础上发展了洪堡特的思想,成为语言和文化关系中最有争议的假说,但其影响非常深远,后来许多的文化和哲学问题都有赖于对这一学说的解释。

尽管对“沃尔夫假说”的争议还远远没有了结,但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交流和传承之最重要的手段;同时,语言也影响、制约着文化。语言和文化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及自身的最佳途径。

五、翻译与文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一)翻译:概念和种类

翻译是一项非常古老的人类活动。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古典作家西塞罗和贺拉斯曾经这样描述过翻译:早在他们很早以前,几乎还在人类的发展初期,就一定有会讲两种语言的人,每当语言各异的原始人要进行某些和平接触时,他们便充当译员。[22]([22]J·C·卡特福德著,穆雷译.翻译的语言学理论[M].北京:旅游出版社,1991:24—41,123—132)翻译是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武器。

关于翻译的定义,尽管众说纷纭,但都包含以下一个或几个概念:1从一种语言或文本到另一种语言或文本的意义或内容的转移;2译码或符号的转换;3等值成分的寻求。究竟强调哪个方面,则取决于学者的兴趣。

请看几位著名翻译家给翻译下的定义。

卡特福德(J.C.Catford)给翻译下的定义是:翻译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textualmaterial)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

他进而解释说,使用“文本材料”这个词,强调了下述事实:翻译决不是,或者说几乎不可能是原语文本全部被译语文本中的等值成分所替换。如把法语“quelleheureestil?”译成英语的“Whatsthetime?”(“什么时间了?”)时,译语文本在语法上和词汇上与原语等值,但二者的字形和音位层次上却没有等值关系。他认为翻译等值关系是一种经验性的现象,只有在所观察的特定译例中,等值关系才成立;翻译的等值关系与形式无关,可以在两种语言的语法等级体系中处于完全不同地位的范畴或单位之间观察到等值关系。[22]([22]巴尔胡达罗夫著,蔡毅等编译.语言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4—5)

巴尔胡达罗夫(Л.С.Ъархударов)给翻译下了这样的定义:“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他对上述定义做了两点补充:1“内容方面”或“意义”这个术语应从最广义上理解,它指的是符号(这里是语言)单位的各种关系,并不仅指“实物—逻辑”意义或“外延”意义。2“保持内容不变”只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在语际改变中(也同其他任何变动一样)不可避免地会有所损失,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传达原文表达的意义。因此,译文绝不可能同原文百分之百地等值。译者的任务是争取尽可能的等值,争取把损失减到最小限度。要求译文和原文表达的意义“百分之百”的一致是绝对不现实的。翻译理论的任务之一是确定意义的传达顺序。由于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意义,因此必须确定在翻译过程中主要应传达哪些意义,哪些意义可以“牺牲”,从而使语义的损失减到最小限度[23]]([23]巴尔胡达罗夫著,蔡毅等编译.语言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4—5)。

奈达给翻译下的定义是:“Translating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翻译就是在接受语中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体。)[24]([24]Nida,EugeneA.andCharlesR.Taber.TheTheoryandPraticeof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12)

“最切近的自然对等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是指形式、意义还是别的什么?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解释是,所谓最切近的自然对等体,是指意义和语体而言。但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他又将其解释为功能对等。现在一般认为,“功能对等”一说更为科学,更具有说服力。语言的“功能”是指语言在使用中所能发挥的言语作用,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必然不同:不是语音、语法不同,就是表达习惯不同。然而,它们却可以具有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功能。这里使用“功能对等”又似乎比使用“意义对等”更加准确,因为严格说来,两篇言语材料在意义上是不可能真正对等的。用卡特福德的观点来说,原文有原文的意义,译文有译文的意义。

奈达的上述定义很好地说明了翻译的实质。与其他定义相比,它有三个优点:一是明确地说明了要译的是什么(信息);二是暗示了由于语言文化差异,译文与原文完全对等不可能,只能是相对的对等(最切近);三是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自然)。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翻译还可定义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

这一定义有三个特点:一是强调了翻译的文化属性和交际功能;二是肯定了要译的只是语言传达的信息;三是说明了翻译包括动态的翻译过程和静态的翻译结果。

翻译活动的范围很广,种类很多。对于翻译的种类,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划分:

1按翻译涉及到的语言来分,有本族语译成外语和外语译为本族语两大类。

2按翻译的手段来分,有口译、笔译和机器翻译。

3按翻译的材料来分,有文学翻译、政论翻译、科技翻译和事务翻译。

4按翻译的处理方式分,有全译、摘译和编译。

5按翻译的语言层次分,有完全翻译和有限翻译。

6按翻译的方法分,有死译、直译、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翻译、改译和文化翻新。

上述各类翻译,对于特定的读者和特定的场合,都具有各自的可行性。但是,标准和要求不同,每一类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翻译:一种文化创造

近30年来,翻译研究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翻译理论深深地打上了交际理论的烙印;二是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于重视文化的转换。这两种倾向的结合,就把翻译看做了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诺德(ChristianeNord,1991)干脆用“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来替代“翻译”这一术语;霍尔兹曼塔里(HolzManttari)甚至用“跨文化合作”(interculturalcooperation)来替代“翻译”。勒菲弗尔(AndreLefevere)则把翻译看做“文化交融”(acculturation),而丹尼尔·肖(R.DanielShaw)创造了“transculturation”(跨文化交际)这个词。可见,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做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25]([25]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2):12—18)。事实上,翻译从诞生之时起,就起着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作用。任何民族的合作与竞赛都离不开翻译的通融和疏导。同时,单一的文字翻译本身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翻译,既能辅助其他媒介进行交流,自身也可以独立完成交流任务。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增加,翻译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对跨文化交际的贡献就愈显突出。

翻译涉及到原语与译语两种语言,一般要经过分析、转语(传译)、重组、检验这一过程。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从信息源点、信息内容、信息受体、信息背景、信息表达等方面对原文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获得起交流和沟通作用的译文。所以,翻译离不开语言的运用,离不开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翻译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文化的产物。因此,翻译是一种文化创造。

创造文化的翻译活动跟语言密切相关,而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作是原语文化的产物。译者是熟悉原语和译语两种语言,经过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熏陶的个体或群体。译文的读者是掌握了译语,经过译语文化浸润,但对原语所知不多或一无所知的群体。在以原作为代表的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作用下的读者之间,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不可能将原语文化简单地介绍和纳入译语文化之中。译者要考虑原语和译语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要考虑译文阅读对象的层次水平与反应,还要考虑译入语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一言以蔽之,译文得接受译入语文化相应的改造,以适应译入语社会的语境及其读者的阅读视野。所以,原语与译语虽以各种方式制约着整个翻译活动,两种文化最终却在翻译的过程中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一种文化创造。同时,由于翻译是双向的文化交流过程,因此,翻译必然会受到原语和译语文化的双重影响和制约。然而,人类文明的进步之旅,正是因了这种文化创造,才愈加恢宏壮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网王之舞动的天鹅  绝世邪神  公主种田也疯狂  儒世道皇  王储班:继承规则  非凡保镖  一世情缠半生绝恋  妃常妖娆:冥妃倾天下  名侦探诸葛亮  妃常为贼:扑倒压寨相公  至尊太子妃:倾城乱天下  金手指之时间暂停  失忆的超级高手  因祸得夫:报告师兄我穿越啦  风镜之国:海王物语  凤染君策  独爱天价暖妻  名门嫡女  重生为妃:庶女遮天  苍崎家的魔法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好书推荐:桃运无双,洛雷神秘帝少甜宠妻和表姐同居的日子最佳女配(娱乐圈冯征秦始皇嬴政撩妹小神医妙手小村医吻安,首长大人超品邪医报告首长,萌妻入侵睡吧,国民夫人离婚三十天重生世家子我的老婆是冠军校园极品公子山村名医当沙雕攻拿到虐文剧本我的相公风华绝代极品媳妇农女不修仙我家皇后又作妖美人如玉都市弃少归来,依旧怪医圣手叶皓轩,一念都市超级赘婿八零娇女有空间神话之后仙工开物,蛊真人龙藏恒星时刻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中年男人请遵守游戏规则世上还有这种好事儿娘子,我道心乱了我被初恋退婚之后大明虎贲农家小娘子总裁情深入骨我行走江湖那些年混在后宫的假太监那夜上错床凶兽档案蚀骨危情带着妹子去修仙醉卧美人乡抱上空姐的大腿都市之纵意花丛末世之重生御女逆命相师老子是无赖都市极品人生高武我的气血无限多十年磨砺,归来已无敌修仙 一代神帝横空出世网游我在全民战争霸气开挂这个歌神眼神不好使瞎子开局逆风翻盘,抱得校花归傲世骄龙世界房产巨头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汉末无衣神话之后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公寓里的精灵训练家盗墓,开棺挖到一只两千年粽子我们都是九零后心花路放别搞,我是人,魔尊是啥玩意儿他的金丝雀又娇又软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我本无意成仙我和女神合租的日子小师弟,求你从了师姐吧超品风水相师最废皇太子空间重生之商门影后穿成前夫的家养狗重生之纯真年代凡人神算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极品兵王俏总裁乡村傻医仙的秘密乡村神医村长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跪在妻女墓前忏悔,我重生了屌丝小保安,遇见女鬼逆袭了寡妇也是潜力股我要成为天下无敌假太监:攻略皇后的我如鱼得水穿越为摄政王,女帝视我心头刺汉服小姐姐直播被大熊猫赖上娘亲,离开这家,我带你吃香喝辣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凡三的财富蛙跳外戚好凶猛我的女皇上司最强俏村姑这个农民有点虎多子多福,从拿捏九幽女帝开始重生许仙当儒圣古玩捡漏从离婚后开始绝世废材:毒后归来偷偷藏不住楚家有女初修仙师父,抱小腿极品女仙他的小仙女大律师的惹火宝贝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捡个魔神做师父万古第一废材我真不想当奸臣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我的姐姐是恶役千金大小姐一胎七宝:老婆大人哪里跑内科医生她真不是沙雕龙藏烟雨江南仙工开物神话之后鹅是老五剑走偏锋的大明大燕文学读吧小说网读一读小说网快眼看书啃书网爬书网权术小说网去读书书荒小说网再读读小说网书趣阁恒星时刻崇文中文网天籁小说小二中文文华摘云若月楚玄辰开局揭皇榜,皇后竟是我亲娘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千里宦途升迁之路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官梯险情相亲认错人,闪婚千亿女总裁书文小说不乖官路女人香学姐蓄意勾引深入浅出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空白在综艺直播里高潮不断重回2009,从不当舔狗开始透骨欢爱欲之潮直上青云深度补习上流社会共享女友镇龙棺,阎王命上瘾爱欲之潮假千金身世曝光,玄学大佬杀疯了臣服议事桌上官途:权力巅峰开局手搓歼10,被女儿开去航展曝光了关于我哥和我男朋友互换身体这件事村野流香闪婚夜,残疾老公站起来了师娘,你真美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