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小说网

520小说网>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6章 勇毅丹心冯奉世(第1页)

第26章 勇毅丹心冯奉世(第1页)

汉家天威震西陲,万里边疆倚将才。

莎车刃叛安诸国,陇西平羌靖尘埃。

博览兵书明韬略,善合外交展雄魁。

奉世功名青史载,千载犹传守土魁。

列位,咱们这章说的这位人物,是西汉中后期边疆的“定海神针”——左将军、关内侯冯奉世。

话说西汉自武帝末年穷兵黩武,天下疲弊,昭帝继位后倚重霍光,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可边疆依然是风沙未歇、夷狄未宁:北边匈奴虽不如往日猖獗,却仍在西域搅弄风云;西域三十六国首尾难顾,时而归汉,时而附匈;陇西羌人更是盘桓边境,时降时叛。就在这“内要安民、外要镇边”的年月里,冯奉世从世家子弟里走出,凭着一身文武才学,在西域的戈壁、陇西的黄土上,写下了一段守土安邦的传奇。

冯奉世祖上乃是汉文帝时以“直言敢谏”闻名天下的冯唐。那冯唐当年面对文帝感叹“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直接顶了一句“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直怼得文帝默然良久。传到冯奉世这一辈,冯家虽没了先祖那般“直犯龙颜”的锐气,却承袭了两样宝贝:一是“关内侯”的爵位,虽无实权,却也是大汉勋贵的体面;二是冯家世代传习的“文武双艺”——案头有《孙子兵法》《春秋左传》,堂前有弓马骑射、外交辞令。冯奉世打小就跟着父亲学这些,十来岁时就能背出《孙子》十三篇,十五岁骑射能百步穿杨,二十岁与人论及西域局势,能把三十六国的强弱、山川的险易说得头头是道。

话说昭帝元凤年间,冯奉世年满二十二,按大汉规矩,以“良家子”身份补了“郎官”之职,入宫宿卫。这郎官虽只是个低级武官,却能常伴君侧、接触朝政,是很多世家子弟的“踏脚石”。有一回,大将军霍光召集郎官问话,问谁懂西域事务,冯奉世第一个站出来,把西域诸国的近况、匈奴在西域的眼线,说得条理分明,还顺带说了句“若想西域稳定,需派使者常往安抚,再在轮台、渠犁增驻屯兵,双管齐下才好行”。霍光听了,眼睛一亮,心里记下了这个“懂行”的年轻郎官。

没过多久,霍光要派使者出使大宛国——这大宛是西域大国,以产“汗血宝马”闻名于世,当年武帝为了求马,曾派李广利两次征伐,虽得了宝马,却也损兵折将。如今霍光想修复与大宛的关系,顺便探查西域诸国的动向,需要一个既懂外交、又能带兵的使者。这时候,霍光就想起了冯奉世,当即下旨:拜冯奉世为“卫候”,持大汉符节,率领五十名随从,出使大宛。冯奉世接到旨意时,正在家里翻看西域舆图,听说要去西域,当即大喜,连夜收拾行装,第二日就带着随从离了长安,往西域而去。

列位,这西域之路可不好走。从长安到西域,要穿过千里戈壁、万里流沙,白日里烈日炙烤,夜里寒风刺骨,还得防备匈奴游骑和沿途盗匪。冯奉世一行人走了三个多月,一行人总算到了大宛。

到大宛后,冯奉世先是以大汉使者的身份,向大宛王递交了国书,送上了丝绸、黄金等礼物,又言辞恳切地说:“大汉与大宛,隔山跨水,却都是爱百姓、重和平的国度。往日的误会,皆是匈奴挑拨,如今大汉愿与大宛永结友好,共拒匈奴,不知大王意下如何?”大宛王本就怕大汉再兴兵来犯,又见冯奉世举止得体、言辞有力,当下就答应与大汉结盟,还送上了几十匹汗血宝马,让冯奉世带回长安。出使大宛的任务圆满完成,可冯奉世没想到,他回程途中,竟撞上了莎车国的叛乱。

话说冯奉世从大宛出发,准备经莎车、于阗等国返回长安。这莎车国在西域南道,是大汉重点扶持的国家——几年前,莎车王去世,没有子嗣,大汉就派使者立了莎车王的侄子为王,还送了不少粮食、兵器,帮莎车稳定局势。可冯奉世到莎车边境时,就见沿途百姓扶老携幼、慌慌张张地逃难,一打听才知道:莎车国出了叛乱!

原来,匈奴见大汉在西域势力渐强,就暗中挑唆莎车国的贵族呼屠征——这呼屠征是前莎车王的弟弟,一直不满大汉立的新王,匈奴人许他“若杀了汉立之王,就助他当莎车王,还帮莎车吞并周边小国”。呼屠征被说动,暗中纠集了一批亲信,趁新王不备,杀了新王和大汉派驻莎车的使者,自立为莎车王,还派人联络了西域南道的疏勒、龟兹等国,说“大汉远在天边,管不了西域,不如跟着我投靠匈奴”。几个小国见莎车势大,又怕匈奴报复,竟真的投靠了呼屠征,一时间,西域南道大乱,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也被阻断了。

冯奉世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停了下来,召集随从和沿途遇到的汉朝屯兵小吏,开了个会。有随从说:“大人,莎车叛乱,事关重大,咱们还是先回长安,把情况禀报给大将军,再等朝廷派兵来平叛吧!”还有人说:“咱们就五十多个人,呼屠征有几千兵马,还有其他小国帮忙,硬碰硬就是送死啊!”冯奉世听了,眉头紧锁,却摇了摇头:“列位,咱们不能等呀!长安到西域,一来一回要半年多,等朝廷派兵来,呼屠征早就站稳脚跟,西域南道怕是全要归了匈奴,到时候再想平定,不知要牺牲多少将士!再说,咱们是大汉使者,持的是大汉符节,岂能见了叛乱就退缩?”

说到这儿,冯奉世站起身,手里举着大汉符节,声音提高了几分:“我意已决——以大汉使者的名义,征调附近诸国的兵马,即刻讨伐呼屠征!成败在此一举,愿随我前往的,是大汉的勇士;不愿去的,我也不勉强,可日后朝廷问罪,休怪我没提醒!”随从们见冯奉世态度坚决,又想起自己是大汉的人,岂能怕了一个西域小国的叛乱,当即纷纷表示“愿随大人出征”。

接下来,冯奉世就开始“借兵”。他先是派人快马加鞭,去见乌孙国的昆弥(乌孙国王)——乌孙是西域大国,一直与大汉交好,还娶了大汉的解忧公主。冯奉世在信里说:“莎车呼屠征杀汉立之王、叛大汉,若乌孙能出兵相助,大汉必记此功,日后乌孙有难,大汉必全力相帮。”乌孙昆弥本就恨匈奴挑拨离间,又顾念大汉的恩情,当即派了三千骑兵;随后,冯奉世又派人去见于阗、拘弥等国的国王,晓以利害:“呼屠征投靠匈奴,若他得了势,你们这些小国早晚要被他吞并;若帮大汉平叛,大汉必保你们国家稳定、百姓平安。”几个小国本就对呼屠征心存疑虑,见乌孙都出兵了,也纷纷派兵,一共凑了七千多兵马。

兵马凑齐了,冯奉世自任主帅,任命了几个熟悉西域地形的汉朝小吏为副将,开始部署进军:一路兵马由乌孙骑兵组成,绕到莎车都城的后方,切断呼屠征的退路;一路兵马由于阗、拘弥等国的士兵组成,从正面进攻莎车都城的东门;冯奉世则亲自率领剩下的兵马,攻打西门,还特意让士兵们举着大汉的旗帜,敲锣打鼓,营造出“大汉大军已到”的声势。

话说呼屠征得知冯奉世在借兵,本没当回事,觉得“一个汉朝使者,能掀起什么风浪”,还在王宫里喝酒作乐。直到手下人慌慌张张来报“大汉旗帜出现在西门外,乌孙骑兵到了北门”,他才慌了神,赶紧召集兵马守城。可莎车的士兵本就不愿为呼屠征卖命,又见城外旗帜林立、鼓声震天,心里早就怯了。冯奉世亲自擂鼓,下令攻城,汉军和诸国士兵见主帅奋勇,个个争先,没一会儿就攻破了城门,杀进了莎车都城。

呼屠征见大势已去,想带着亲信从北门逃跑,却被乌孙骑兵拦住。冯奉世率军追来,大喝一声:“呼屠征!你杀汉使、叛大汉,今日就是你的死期!”呼屠征吓得魂飞魄散,想拔剑抵抗,却被冯奉世身边的随从一刀砍倒。冯奉世走上前,亲自割下呼屠征的首级,挂在莎车都城的城门上,号令全城:“呼屠征叛乱,已被诛杀!凡莎车百姓,只要归顺大汉,既往不咎;若有敢再助纣为虐者,同呼屠征一样下场!”

随后,冯奉世又召集了西域南道的诸国国王,当着他们的面,立了前莎车王的另一个侄子为王,还宣布大汉将派人送来粮草,帮助莎车百姓重建家园。诸国国王见冯奉世如此果决,又有大汉天威在后,纷纷跪倒在地,发誓“永归大汉,绝不再叛”。西域南道的局势,就这么被冯奉世凭着五十个随从、借来的七千兵马,硬生生平定了。

列位,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冯奉世这一赌,赌的是大汉的声威,赌的是诸国对匈奴的忌惮,更赌的是自己的胆识和谋略。要是他当时选择回长安请旨,西域的局势就难说了;要是他借不到兵马,自己怕是也要死在莎车。可他偏偏就成了,这就是“智勇双全”的大将之才。

冯奉世平定莎车叛乱后,带着呼屠征的首级和西域诸国的降表,回到了长安。汉宣帝得知消息,龙颜大悦,当即召冯奉世上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称赞他“出使西域,不辱使命,还能临机决断,平定叛乱,真是大汉的栋梁之臣”!随后,宣帝下旨:拜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赏黄金百斤、绢帛千匹,还把他的“关内侯”爵位从“世袭”升为“实封”,食邑千户。

后来,宣帝驾崩,元帝即位。这时候的冯奉世,已经年近六旬,头发都有些白了,这个时候,陇西出了大事——羌人叛乱了。

这陇西的羌人,与大汉的关系一直很复杂。他们世代居住在陇西的山谷里,以放牧为生,偶尔会到汉朝的边境城镇做买卖。可到了元帝永光元年(前42年),汉朝在陇西的官员为了讨好上司,强行征收羌人的牛羊,还把不肯交税的羌人抓起来鞭打,这下可惹恼了羌人。羌人的几个大部落——先零羌、罕羌、开羌,联合起来,聚集了三万多兵马,攻破了陇西的数座县城,杀了汉朝的县令、都尉,抢走了粮食和兵器,还把百姓的房屋烧了,陇西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往关中逃难,边疆告急的文书一封接一封送到长安。

元帝接到文书,赶紧召集大臣商议。满朝文武,说“羌人野蛮,必须派兵镇压”,可谁也不敢主动领兵——毕竟羌人骁勇善战,又熟悉陇西的地形,之前几次平羌,汉朝都损兵折将;要么说“不如派人去安抚,给羌人些粮食、牛羊,让他们撤兵”,可羌人已经杀红了眼,安抚哪里管用?就在这时候,冯奉世站了出来,对着元帝躬身行礼:“陛下,臣愿领兵前往陇西,平定羌乱!”

元帝见冯奉世主动请缨,又惊又喜——惊的是冯奉世已经快六十了,怕他身体吃不消;喜的是冯奉世有平莎车的功绩,是个靠谱的将领。元帝赶紧问:“冯将军,你年事已高,陇西路途遥远,羌人又凶悍,你真的能行吗?”冯奉世挺起胸膛,声音洪亮:“陛下,臣虽老,可弓还能拉满,剑还能出鞘!再说,臣早年曾在陇西待过,熟悉那里的地形和羌人的习性,定能荡平羌乱,收复失地!”元帝听了,当即准了,拜冯奉世为左将军,让他统领一万二千兵马,前往陇西平叛。

冯奉世领了圣旨,当天就去军营点兵。他选的士兵,大多是经历过西域战事的老兵,还有不少陇西本地人,熟悉地形。出发前,他特意去找了当年在西域一起平莎车的副将,如今已是校尉的张安,对他说:“羌人虽勇,却不懂阵法,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咱们只要稳住阵脚,分兵合击,定能取胜。”张安点头称是,跟着冯奉世一起踏上了征途。

到了陇西后,冯奉世没有急着进攻,而是先做了三件事:一是派人安抚逃难的百姓,在安全的地方搭建临时营地,给百姓送粮食、衣物,让他们安心;二是派侦察兵去探查羌人的虚实,摸清他们的主营地、粮道和兵力分布;三是向附近的郡县调集粮草,确保大军的补给。几天后,侦察兵回来报告:羌人的主力聚集在临洮一带,约有三万余人,他们的粮道在洮河上游的一个山谷里,由少量士兵看守。

冯奉世听了报告,心里有了主意。他对众将说:“羌人兵力比咱们多,硬拼肯定不行。咱们先派小股兵力袭扰他们的粮道,让他们断粮,军心大乱;再请求朝廷增兵,等援兵到了,再分兵进攻,定能一举击溃羌人。”随后,他一边派张安率领两千骑兵,去袭扰羌人的粮道,一边向长安上书,请求元帝再派三万援兵。

张安领命后,带着骑兵日夜兼程,赶到洮河上游的山谷。当时看守粮道的羌人正在喝酒,没料到汉军会来,张安率军突然杀出,羌人措手不及,死伤惨重,粮车也被烧了大半。消息传到羌人主营,羌人首领大怒,可又不知道汉军来了多少人,不敢轻易分兵去护粮道,只能下令减少士兵的口粮,这一下,羌人士兵的士气顿时低落下来。

过了一个多月,元帝派的三万援兵到了。冯奉世见兵力足够了,当即下令分兵三路:一路由张安率领,从正面进攻羌人的主营,只许败、不许胜,引诱羌人追击;一路由副将李信率领,绕到羌人的后方,切断他们的退路;自己则率领中军,埋伏在羌人主营附近的山谷里,等羌人追击张安时,从侧面杀出,断他们的后路。

开战那天,陇西的天空飘着细雨,寒风刺骨。张安率领兵马,敲着鼓,喊着口号,向羌人的主营发起进攻。羌人见汉军来攻,又想起之前粮道被袭的仇,个个红了眼,纷纷冲出营寨,追击张安。张安假装不敌,领着兵马往山谷方向撤退。羌人不知是计,紧紧跟在后面,一直追到山谷里。

就在这时,冯奉世一声令下:“放箭!”山谷两侧的汉军士兵早已张弓搭箭,箭如雨下,羌人顿时倒下一片。羌人首领这才知道中了埋伏,想下令撤退,可已经晚了——李信率领的兵马已经绕到了山谷口,挡住了他们的退路。冯奉世亲自率领中军杀了出来,大喊:“降者免死!顽抗者杀无赦!”

羌人士兵本就没了粮草,又中了埋伏,哪里还有心思抵抗?有的扔下兵器投降,有的四散奔逃,还有的被汉军斩杀。羌人首领见大势已去,想拔剑自刎,却被冯奉世的亲兵生擒。这一战,汉军斩杀羌人首级数千,俘虏了羌人首领和部落贵族数十人,其余羌人要么投降,要么逃入深山。

平定羌乱后,冯奉世没有对投降的羌人赶尽杀绝,而是采取了“安抚”之策:他下令释放投降的羌人百姓,给他们分了土地和种子,让他们回家种地;又召集羌人的部落首领,对他们说:“大汉与羌人,本是邻居,应该和睦相处。之前是汉朝的官员有错,不该欺压你们,我已经奏请陛下,罢免了那些贪官污吏。今后,只要你们不再叛乱,大汉就会保护你们,还会给你们提供帮助。”羌人首领们见冯奉世说话算话,又得了实惠,纷纷跪倒在地,发誓“永不再叛”。

随后,冯奉世又下令修复被羌人破坏的县城,重建官府和百姓的房屋,还派士兵护送逃难的百姓回家。陇西的百姓见家园恢复了,都对冯奉世感激涕零,有的还送来了酒肉、粮食,冯奉世却一一谢绝,说:“我是大汉的将军,保护百姓是我的本分,这些东西,你们留着自己用吧。”

冯奉世平定陇西羌乱后,带着俘虏的羌人首领和缴获的兵器,回到了长安。汉元帝握着冯奉世的手,感慨地说:“冯将军,你辛苦了!若不是你,陇西的百姓还在受苦,大汉的边疆也不得安宁啊!”随后,元帝下旨:晋封冯奉为“关内侯”(此前虽有食邑,此次为加赏),增加食邑两千户,还赏了他一座府邸。满朝文武也纷纷向冯奉世道贺,称赞他“老当益壮,是大汉的柱石”。

可冯奉世却没有因此骄傲自满。他回到府中,第一件事就是上书元帝,说:“陇西之乱,虽已平定,可边疆的隐患还在。臣恳请陛下,在陇西增设屯兵,派清廉的官员治理地方,再与羌人建立互市,让他们能通过买卖获得所需之物,这样才能长久稳定边疆。”元帝见冯奉世想得长远,当即准了他的奏请,下令在陇西增设了三个屯田区,派了一批清廉的官员去任职,还在边境设立了互市,让汉人和羌人可以自由买卖。

此后几年,冯奉世一直在朝中任职,担任左将军、光禄勋等职。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每天早起练剑、看书,处理公务时也总是兢兢业业,从不徇私枉法。有一次,他的儿子冯野王想通过他的关系谋取官职,冯奉世却严厉地说:“大汉的官职,是给有才能、能为百姓做事的人的,不是给咱们冯家谋私利的。你若有本事,就自己去考科举、立军功,别想着靠我!”冯野王听了,羞愧不已,后来果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一名清廉的官员。

到了元帝建昭二年(前39年),冯奉世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元帝得知消息,十分悲痛,下令辍朝三日,追赠冯奉世为“烈侯”,还派官员去祭奠他。《汉书》的作者班固,在写冯奉世的传记时,特意写下了“博览书传,明习兵法”八个字,还评价他“数出西域,平定叛乱,为汉边疆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这短短几句话,却是对冯奉世一生最好的总结。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与君不如意(重生)  偏执真少爷他怀了崽  摄政王的掌中娇重生了+番外  退婚当天我穿喜服强嫁了王爷  百里耀诸天  从落魄草根到商业巨擘:我的狂飙  病逝后,冷情的直男竹马疯了  救命!我攻略完就死遁,他发疯了  表妹投奔夫君后(重生)+番外  万人迷不想被追求[星际]  重生始于1990  星际药膳师  兰花瓷响+番外  穿成炮灰病美人靠摆烂娃综爆火+番外  中大奖后,人生赢麻了+番外  漂亮菟丝花被迫加班  极品小和尚  这个交警又破案了?[系统]+番外  我的女友超完美  胤礽的太子群(清穿)+番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好书推荐:桃运无双,洛雷神秘帝少甜宠妻和表姐同居的日子最佳女配(娱乐圈冯征秦始皇嬴政撩妹小神医妙手小村医吻安,首长大人超品邪医报告首长,萌妻入侵睡吧,国民夫人离婚三十天重生世家子我的老婆是冠军校园极品公子山村名医当沙雕攻拿到虐文剧本我的相公风华绝代极品媳妇农女不修仙我家皇后又作妖美人如玉都市弃少归来,依旧怪医圣手叶皓轩,一念都市超级赘婿八零娇女有空间神话之后仙工开物,蛊真人龙藏恒星时刻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中年男人请遵守游戏规则世上还有这种好事儿娘子,我道心乱了我被初恋退婚之后大明虎贲农家小娘子总裁情深入骨我行走江湖那些年混在后宫的假太监那夜上错床凶兽档案蚀骨危情带着妹子去修仙醉卧美人乡抱上空姐的大腿都市之纵意花丛末世之重生御女逆命相师老子是无赖都市极品人生高武我的气血无限多十年磨砺,归来已无敌修仙 一代神帝横空出世网游我在全民战争霸气开挂这个歌神眼神不好使瞎子开局逆风翻盘,抱得校花归傲世骄龙世界房产巨头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汉末无衣神话之后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公寓里的精灵训练家盗墓,开棺挖到一只两千年粽子我们都是九零后心花路放别搞,我是人,魔尊是啥玩意儿他的金丝雀又娇又软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我本无意成仙我和女神合租的日子小师弟,求你从了师姐吧超品风水相师最废皇太子空间重生之商门影后穿成前夫的家养狗重生之纯真年代凡人神算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极品兵王俏总裁乡村傻医仙的秘密乡村神医村长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跪在妻女墓前忏悔,我重生了屌丝小保安,遇见女鬼逆袭了寡妇也是潜力股我要成为天下无敌假太监:攻略皇后的我如鱼得水穿越为摄政王,女帝视我心头刺汉服小姐姐直播被大熊猫赖上娘亲,离开这家,我带你吃香喝辣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凡三的财富蛙跳外戚好凶猛我的女皇上司最强俏村姑这个农民有点虎多子多福,从拿捏九幽女帝开始重生许仙当儒圣古玩捡漏从离婚后开始绝世废材:毒后归来偷偷藏不住楚家有女初修仙师父,抱小腿极品女仙他的小仙女大律师的惹火宝贝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捡个魔神做师父万古第一废材我真不想当奸臣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我的姐姐是恶役千金大小姐一胎七宝:老婆大人哪里跑内科医生她真不是沙雕龙藏烟雨江南仙工开物神话之后鹅是老五剑走偏锋的大明大燕文学读吧小说网读一读小说网快眼看书啃书网爬书网权术小说网去读书书荒小说网再读读小说网书趣阁恒星时刻崇文中文网天籁小说小二中文文华摘云若月楚玄辰开局揭皇榜,皇后竟是我亲娘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千里宦途升迁之路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官梯险情相亲认错人,闪婚千亿女总裁书文小说不乖官路女人香学姐蓄意勾引深入浅出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空白在综艺直播里高潮不断重回2009,从不当舔狗开始透骨欢爱欲之潮直上青云深度补习上流社会共享女友镇龙棺,阎王命上瘾爱欲之潮假千金身世曝光,玄学大佬杀疯了臣服议事桌上官途:权力巅峰开局手搓歼10,被女儿开去航展曝光了关于我哥和我男朋友互换身体这件事村野流香闪婚夜,残疾老公站起来了师娘,你真美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