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在信里写道:“小小姐,咱这海边的泥滩,也不是光长活水芽。老话讲‘海里的东西,一环扣一环’。我们试着在活水林旁边的水洼里放了点耐咸的小鱼小虾苗,没想到长得挺好!活水林的根须成了它们的躲藏处,它们的排泄物又肥了林子。我们还发现,哪种水草爱跟着活水芽长,哪种虫子爱来,都记下了。
你看看,对你们那边有没有用?”随信寄来的,是密密麻麻画满了鱼虾、水鸟、贝类甚至昆虫的观察图,以及他们“瞎琢磨”出的几种套养模式的初步记录。
这些带着海风咸味、充满野趣但极其细致的一手生态观察资料,让周小小和李文看得入了迷,许多现象恰恰暗合了生态学的原理。
另一股援军,则来自周成业。他无法时常请假,但却做了一件极其“工程兵”风格的事。
他将周小小遇到的系统规划难题,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技术参数和结构问题,利用业余时间,在部队的图书馆里查阅了大量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甚至军事伪装防护(他称之为“为植物防风抗旱找点子”)的资料,并用最标准的图表和公式,推导出几种生态埂优化方案、不同水位调控模式下的土壤盐分迁移模拟图。
他甚至根据周小小提供的各地气候土壤数据,制作了一张清晰的“适宜套种作物初步筛选流程图”,逻辑严谨,一目了然。
他的信里写道:“小小,哥能帮上的有限,但涉及到测量、计算和结构的问题,你随时提。记住,再复杂的系统,也能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小问题。”
周小小将来自海洋的生态智慧和来自军营的系统思维,与农科院的科学理论不断碰撞、融合。她带着李文,开始构建更复杂的试验田:
活水芽为核心,埂上种耐盐碱的牧草,改良后的水塘里试养鱼虾,水塘边的坡地尝试种植特殊的耐盐经济作物。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鱼苗病死过,作物歉收过,但她身边有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她时常给阿海打电话,描述内陆作物的特性,阿海则在电话那头,凭着对海洋生物的熟悉,给出“那试试看用不用海藻肥”之类的提议;
她也将遇到的问题寄给哥哥,周成业则会回寄来一张张计算过程详实的纸,分析问题可能出在水分蒸发速率还是土壤孔隙度上。
她的那本大地图上,绿色的点不再孤立。
每个点旁边,开始出现更多的彩色标记:蓝色代表水产试验,黄色代表禽类养殖,棕色代表经济作物。
一条条绿色的连线之间,开始交织起蓝色、黄色的细线,仿佛一张愈发繁复而充满生机的网,正在这片土地上缓缓铺开。
又是一个春天,周小小站在最初的那片县城试验田旁——这里如今已彻底改头换面,不再是白茫茫的荒滩,而是绿意盎然的生态农场。
活水林郁郁葱葱,埂上牧草青翠,池塘里波光粼粼,鸭鹅嬉戏,远处还有一片长势良好的特殊油料作物。
省里组织各地代表前来观摩。周小小没有过多介绍技术细节,而是请来了阿海和郑大爷(这是两位老渔民第一次走出望海礁,来到内陆),还请哥哥周成业也特意请假赶来。
她让阿海讲述如何从大海获得灵感,让郑大爷讲述“土地和人一样,不能渴着也不能腻着”的朴素道理,让周成业阐述如何用工程思维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固。
她自己,则最后总结道:“盐碱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的贫瘠。解决问题的答案,可能在实验室里,也可能在海浪间、在军营里,更在每一位愿意为土地付出心血的人的手上和心里。
这片绿色,是无数根系共同编织的成果,它们属于科学,属于经验,属于奉献,更属于未来。”
阳光下,阿海黝黑的脸上洋溢着自豪,郑大爷抚摸着沉甸甸的麦穗笑得皱纹都舒展开来,周成业站得笔挺,眼神欣慰地看着妹妹。
周小小站在他们中间,手中的玻璃瓶蓝光温润,与她身后那片充满希望的绿色海洋交相辉映。
绿脉,早已超越了植物的范畴,它成为了连接智慧、勇气与希望的纽带,在这片复苏的土地上,也在更多人的心中,蓬勃生长,绵延不绝。
观摩会的成功引起了更上层的关注。不久后,省里下达了指示,要将“活水芽盐碱地综合治理经验”列为重点推广项目,成立了一个由省农科院牵头、多部门协作、周小小作为技术骨干的专项工作组。任务是在更广阔的区域内,选择不同类型的盐碱地进行扩大试点。
时代的印记深深地刻在了这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没有高效的互联网,沟通依靠信件、偶尔的长途电话和频繁的出差介绍信。没有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大量的数据靠人工记录、打算盘、拉计算尺进行统计分析。周小小的背包里,那本越来越厚的日志和各地土壤样本的重量,远远超过了其他行李。
新的试点选在了邻省交界处一片广袤的、盐碱化程度更重的低产田。这里的人民公社社员们对盐碱地改良早已不抱太大希望,几次“学大寨”式的改土运动都收效甚微,人们脸上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被艰苦生活磨砺出的沉默与观望。
周小小和工作组的同志们住在公社的简陋招待所,吃在集体食堂。她做的第一件事,依然是深入田间地头,和公社的老农、技术员交谈,同时铺开信纸,给望海礁和哥哥写信。
给阿海的信里,她详细描述了这片土地的情况:ph值更高,水质更涩,春风一大就泛起“白毛碱”。她询问在望海礁那种海风猛烈、盐分极高的礁石缝里,有没有特别顽强的“活水芽”变种,或者有没有其他耐极端盐碱的海边植物可以借鉴。
给哥哥周成业的信里,她附上了最新的土壤剖面分析数据和水文资料,希望他能从工程角度,帮忙计算在这种土质条件下,生态埂的最佳构筑方式和排水洗盐沟渠的合理密度与深度,以应对这里春季返碱特别严重的问题。
通信的周期很长。一周后,阿海的回信随着一股海腥味先到了。信纸是粗糙的牛皮纸,上面用铅笔画的图示却无比清晰。阿海说,他和郑大爷召集了几个老伙计,专门划船去了望海礁最外围、风浪最大的几处礁石群,真的找到了几株“脾气最倔”、叶片几乎呈墨绿色、蓝光更内敛的活水芽母株,他们已经小心采集了种子,随信寄来。他还提到,海边有种叫“碱蒿”的植物,命极硬,常常是滩涂上最早泛绿的,或许可以一起试试。
又过了几天,周成业的信也到了。厚厚的信封里是工整严谨的演算纸和图纸。他用部队测绘地形的方法,结合周小小的数据,精确计算了不同间距和深度的排水沟对降低地下水位、抑制盐分上涌的效果,并详细标注了生态埂需要加固的关键节点和建议使用的当地材料(比如芦苇捆和柳条桩)。他的信末尾写道:“小小,条件艰苦,但要相信科学,相信数据。困难就像敌人的堡垒,总能找到突破口。”
这些跨越山海、凝聚着不同智慧的反馈,成了工作组最宝贵的财富。科学的分析,土法的经验,工程的严谨,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融合。
推广工作远比在县城复杂和艰辛。没有现成的机械,开挖沟渠、修筑生态埂主要靠社员们的铁锹和扁担。周小小和李文(那位农科院毕业生)挽起裤腿,和社员们一起劳动,一边讲解原理,一边倾听老农们根据经验提出的调整意见。来自望海礁的“倔强”种子被小心翼翼地播下,阿海建议的“碱蒿”也被种在了试验田的边缘。
过程充满挫折。一场突如其来的春寒冻死了一批幼苗;一次灌溉不当导致局部盐分浓度过高,烧了苗;有些社员因为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产生了懈怠情绪。
周小小和工作组的同志们晚上在煤油灯下总结教训,调整方案,白天继续带头苦干。她给社员们看阿海寄来的、画着狂风巨浪中依然挺立的活水芽的图画,讲望海礁渔民们如何在一次次失败中坚持;她分享哥哥信里那些严谨的数据,告诉大家每一步劳动都有其科学道理,不是在瞎干。
希望的绿色,终于在汗水和坚持中,星星点点地冒了出来。那墨绿色的活水芽幼苗果然更具韧性,而边缘的碱蒿已然成片泛绿,牢牢锁住了风沙。排水沟开始起作用,地里的“白毛”明显减少了。社员们看着这来之不易的绿色,眼神里的怀疑逐渐被希望取代。
消息传开,附近公社也派人来学习。周小小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但她强调最多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那种汇聚四面八方形形色色智慧、因地制宜的方法论。
年底,省里召开了“农业学大寨暨盐碱地综合治理经验交流会”。周小小作为代表发言。她依然穿着郑大娘做的那件靛蓝布衣,风尘仆仆,但目光坚定。她没有讲太多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展示了各个试点的对比数据、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她特别提到了望海礁渔民的无私支持和解放军工程兵的技术援助,称这是“群众智慧和科学力量相结合的胜利”。
台上,来自省里的领导认真记录;台下,各地代表们眼神热切。会议决定,将“活水芽生态改良法”纳入全省农业技术推广手册,并计划在更多地区建立推广站。
散会后,周小小收到两封电报。一封来自望海礁,阿海发的:“小小姐,收音机里听到省里开会提到咱望海礁了!全村高兴!又找到两种耐碱草籽,下次捎去。”另一封来自哥哥周成业的部队:“欣闻捷报,倍感光荣。扎根大地,服务人民。兄成业。”
周小小捏着两封电报,指尖能感受到文字背后澎湃的热情与力量。省里的会议结束了,但她的工作才刚刚进入新的阶段。推广站的建立并非一纸文件那么简单,它意味着需要培训更多本土技术员,需要将望海礁的经验和哥哥的图纸,转化成各地社员们能听懂、能上手的具体操作。
回到新的试点公社,周小小立刻投入了工作。她将李文和工作组其他成员分成两拨,一拨继续巩固和扩大试验田的成果,另一拨则着手编写培训教材。教材的编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融合:他们用工整的仿宋字誊写周成业提供的工程参数和土壤数据表格,同时附上阿海寄来的、生动直观的海洋生物共生关系手绘图,并用最朴实直白的语言解释背后的道理。
培训第一批公社技术员时遇到了困难。这些淳朴的庄稼汉对ph值、离子浓度等科学概念感到陌生和畏惧。周小小想起了阿海和郑大爷,她不再生硬地灌输术语,而是拿起一根活水芽,从它的“脾气”讲起:“就像咱有的娃耐寒,有的娃怕冷,这活水芽就是个耐咸的娃。地里的盐碱就像菜里的咸盐,放多了,一般庄稼就蔫了,但这娃不怕,它还能帮着把多余的‘咸盐’慢慢归置好……”
她又拿出哥哥画的沟渠剖面图,指着上面的尺寸说:“这挖沟就像咱给田埂培土,深一寸浅一寸效果不一样。解放军同志帮咱算好了,这个深度和宽度,最省力气,排碱效果最好。咱们照这个来,错不了!”
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技术员们豁然开朗,信心大增。
然而,更大的挑战悄然降临。那年的气候异常,夏季持续高温少雨,试点地区的河流水位急剧下降,灌溉用水变得异常紧张。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爱上水仙花[自攻自受] NBA:最强锋线,重塑绿军荣耀 穿到法老身边做权臣 魔弈,天道之下 良娣美艳无双,病弱太子娇宠上瘾 四年修得同居渡 今岁无忧 斗破之双系统 娇吟 杨柳如常 我的道士老婆 我在NBA偷戒指 这个品种的虫族是不是大有问题 就这个美人攻,爽! 十鸢 你惹她干嘛?厉鬼都被吓得撞大墙 我正常后,前男友都发癫来追了 北地春(NPH) 诱宠,前任小叔又野又缠 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
好书推荐:桃运无双,洛雷神秘帝少甜宠妻和表姐同居的日子最佳女配(娱乐圈冯征秦始皇嬴政撩妹小神医妙手小村医吻安,首长大人超品邪医报告首长,萌妻入侵睡吧,国民夫人离婚三十天重生世家子我的老婆是冠军校园极品公子山村名医当沙雕攻拿到虐文剧本我的相公风华绝代极品媳妇农女不修仙我家皇后又作妖美人如玉都市弃少归来,依旧怪医圣手叶皓轩,一念都市超级赘婿八零娇女有空间神话之后仙工开物,蛊真人龙藏恒星时刻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中年男人请遵守游戏规则世上还有这种好事儿娘子,我道心乱了我被初恋退婚之后大明虎贲农家小娘子总裁情深入骨我行走江湖那些年混在后宫的假太监那夜上错床凶兽档案蚀骨危情带着妹子去修仙醉卧美人乡抱上空姐的大腿都市之纵意花丛末世之重生御女逆命相师老子是无赖都市极品人生高武我的气血无限多十年磨砺,归来已无敌修仙 一代神帝横空出世网游我在全民战争霸气开挂这个歌神眼神不好使瞎子开局逆风翻盘,抱得校花归傲世骄龙世界房产巨头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汉末无衣神话之后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公寓里的精灵训练家盗墓,开棺挖到一只两千年粽子我们都是九零后心花路放别搞,我是人,魔尊是啥玩意儿他的金丝雀又娇又软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我本无意成仙我和女神合租的日子小师弟,求你从了师姐吧超品风水相师最废皇太子空间重生之商门影后穿成前夫的家养狗重生之纯真年代凡人神算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极品兵王俏总裁乡村傻医仙的秘密乡村神医村长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跪在妻女墓前忏悔,我重生了屌丝小保安,遇见女鬼逆袭了寡妇也是潜力股我要成为天下无敌假太监:攻略皇后的我如鱼得水穿越为摄政王,女帝视我心头刺汉服小姐姐直播被大熊猫赖上娘亲,离开这家,我带你吃香喝辣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凡三的财富蛙跳外戚好凶猛我的女皇上司最强俏村姑这个农民有点虎多子多福,从拿捏九幽女帝开始重生许仙当儒圣古玩捡漏从离婚后开始绝世废材:毒后归来偷偷藏不住楚家有女初修仙师父,抱小腿极品女仙他的小仙女大律师的惹火宝贝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捡个魔神做师父万古第一废材我真不想当奸臣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我的姐姐是恶役千金大小姐一胎七宝:老婆大人哪里跑内科医生她真不是沙雕龙藏烟雨江南仙工开物神话之后鹅是老五剑走偏锋的大明大燕文学读吧小说网读一读小说网快眼看书啃书网爬书网权术小说网去读书书荒小说网再读读小说网书趣阁恒星时刻崇文中文网天籁小说小二中文文华摘云若月楚玄辰开局揭皇榜,皇后竟是我亲娘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千里宦途升迁之路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官梯险情相亲认错人,闪婚千亿女总裁书文小说不乖官路女人香学姐蓄意勾引深入浅出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空白在综艺直播里高潮不断重回2009,从不当舔狗开始透骨欢爱欲之潮直上青云深度补习上流社会共享女友镇龙棺,阎王命上瘾爱欲之潮假千金身世曝光,玄学大佬杀疯了臣服议事桌上官途:权力巅峰开局手搓歼10,被女儿开去航展曝光了关于我哥和我男朋友互换身体这件事村野流香闪婚夜,残疾老公站起来了师娘,你真美迟音